close

纖維肌痛症候群治療須多管齊下

有名52歲的婦女,長期有全身痠、抽、痛、僵硬的問題,尤其是以頸、胸椎、下背部的中軸骨骼及肩胛、骨盆帶為主,還合併失眠、焦慮,手腳發麻、腸胃激躁等情形,一年內看過許多醫師,但症狀卻未見明顯好轉。

郭綜合醫院骨科主任鄭光傑表示,這名婦女的症狀看起來像是身心症,其實還是帶有器質性的問題,其正確的診斷是「纖維肌痛症候群(Fibromyalgia Syndrome)」,又號稱是「軟組織的風濕」。這種病常令患者痛不欲生,其治療必須包括物理治療、藥物治療及精神科諮商,教育病人解除不必要的焦慮與憂鬱,加上鍛鍊身體。

六種診斷標準

鄭光傑指出,「纖維肌痛症候群」是因荷爾蒙、神經傳導物質及自主神經系統間的不正常交互作用,所導致的疼痛擴大的症候群,1990年美國風濕病醫學會提出診斷標準:

1.廣泛性疼痛最少三個月。

2.疼痛分布在頭頸部、肩膀、上背部、腰部及臀部、中軸骨骼區域。

3.以指頭觸診前述部位的18個壓痛點中,至少11個有疼痛反應。

4.約90%病人有睡眠障礙,失眠、易醒、多夢、精神不濟。

5.且有偏頭痛、頭昏,感覺異常,不明原因水腫等。

6.血液檢查及X光檢查結果都正常。

他說,這種患者以30~50歲最多,在美國發病率為3%至5%,女性患者是男性的七倍,平均每位患者要看過4位醫師才會被正確診斷,在台灣、甚至是亞洲,對纖維肌痛症候群還很陌生。有的患者會因為在職場上垂頭喪氣、沒有活力,而換工作,或選擇退出職場。

纖維肌痛症候群的患者具有一些特質。鄭光傑指出,患者多追求完美、容易緊張,有的因為個人意外傷害或疾病所引發,像是類風濕關節炎、脊椎關節病變;有的是長期壓力或日夜顛倒所造成。

由於一直處於慢性疼痛,患者的中樞神經敏感化,像脊髓液中的serotonin降低、substance升高,降低了身體對痛覺的閥值,對疼痛的刺激過度反應,再加上睡眠、心理精神狀態及內分泌系統的複雜交互作用的影響,就造成了纖維肌痛症候群

藥物療效不佳

鄭光傑指出,纖維肌痛症候群的治療,藥物的直接作用效果並不好。重點應是在改善睡眠狀態、減低痛覺感覺器的敏感性,還有改善肌肉血流。因此,要根據病況,給予患者助眠劑、抗憂鬱劑、抗焦慮劑或肌肉鬆弛劑,如果是特別疼痛的壓痛點,可以局部痛點注射。

他說,非藥物的治療比較關鍵,在美國也有不少患者是尋求針灸及催眠的另類醫學療法。其他包括熱敷、冷療、按摩等物理治療、有氧運動,及每日定時做肌肉伸展運動及關節運動。

 

出處:2006.02.17 民生報 / 沈尚良

由於本文僅提供參考,請勿迴響,謝謝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incen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